國際在線消息(記者 胡戈、李敏婷):清明粄是客家人清明時節的傳統特色食品。做“粄”是客家人最隆重、最具誠意的體現?图胰碎L期生活在青山綠水中,對“青”極富聯想和寓意,在清明節以吃清明粄為定俗。清明粄具有一股特有的青草芳香,在客家地區也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愛。
廣東省梅州市非遺專家委員會委員廖君介紹,在客家地區,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要到野外采摘苧葉、艾葉、白頭翁、雞屎藤等青草用于做清明粄。新鮮艾葉洗凈之后要在鍋里過一遍開水,將艾的生澀味除去,然后撈起剁碎,再加入到準備好的粘米粉和糯米粉中開始和面。粘米粉和糯米粉的比例按個人的口感需求搭配。和面的時候和得越久越均勻,做出來的清明粄也就越有韌勁。
梅州市非遺專家廖君(左1)與記者共同制作清明粄
清明粄有甜咸之分,主要是餡料不同,甜的一般是芝麻花生白糖餡,咸的則根據各地各家不同的口味組合放入臘味、菜脯、蘿卜絲、蝦米、筍、咸菜等?图胰说那迕骰{一般為扁圓狀,有的還會用模具印上龜甲花紋,使之成為“印粄”。
做清明粄的時候,每一塊小小的粄墊取之于自然,這正是客家飲食和山水草木相融合的體現。清明時節生長的艾葉本來是清苦的,但是用艾葉等青草制作的清明粄,經過蒸制以后,味道卻變得溫和,唇齒間彌漫特有的艾草香味。
客家清明粄
在客家地區,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:清明前后吃艾粄,一年四季不生病。廖君說,做清明粄的原料都是青草,他們有個共同的功效就是祛濕排毒,吃了清明粄,能避免夏天時長疥瘡。
清明節,許多海外華人華僑會回到故鄉循著祖輩的足跡尋根問祖,來自泰國的僑胞李菊芳也是如此。泰國僑胞李菊芳告訴記者,清明的時候,對客家人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節日。他們會在泰國準備祭祖和一些特有的美食等,就跟在國內在家鄉一樣。
每次回到自己的家鄉,都能看到家鄉的可喜變化,李菊芳不禁感嘆:“家鄉的發展越來越好了”。
她說,故鄉是許多海外游子做夢都想回去的地方,故鄉中有山清水秀,有自己的家人,有很多美好的記憶。用一個字來總結,故鄉就是“根”。就算許久未曾歸來,也仍然能感受到那種親切感,讓人不由自主的放開自己、放松心情。
泰國僑胞李菊芳(左1)
每到客家人做清明粄的時候,石臼捶打的聲音此起彼落,鄰里之間洋溢著熱鬧又溫馨的氣氛,不少人喜歡多做一些,贈與鄰里共享。有時則是幾家人一起忙活,享受分工協作的團結和樂趣,在做粄的過程中,加深族群內部彼此的情感交融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清明粄,吃的不僅是美味,更是享受一家人團聚的歡樂。在這個過程中,增強了宗親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,是客家人對宗族生生不息自豪感的具體表達,充分凸顯客家人敬祖睦宗的真摯情懷和血脈相親的執著信念。